
国家给杭州的定位是风景旅游城市,为什么后来搞起了互联网经济?
杭州的工业并不弱,25年前就排在第七第八之间,那时,阿里还没有呐,现在,数字经济太跃眼,但先进制造业不弱,处于国内6一7位之间。杭州世纪交替的十来年,经济转型,关停并转了大量的污染高耗低效企业,市里没有了低小散,似乎给人的感觉没工业,你去看看城西,滨江,下沙,全是高科技先进制造业。
杭卅是风景旅游城市是没错的,与后来兴起的互联网经济各行其道,浙江人还是很勤奋的,琢磨事,会挣钱,脑子灵。别看马云长的歪瓜裂枣的,人家弄的互联网经济,也赚了不少钱。
旅游城市与互联网经济其实并不矛盾,也是无烟经济,能挣钱就行。
不错,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杭州西湖更是闻名于世!但不能把杭州局限在旅游这个小圈子里。杭州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杭州人浙江人有市场经济头脑,经营理念灵活求新,思维模式与时俱进,有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作风,有不丢弃不放弃执着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品质。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世界的大背景下,杭州人顺应历史潮流,顺势而为,勇立潮头,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一粒***,总会在最肥沃的土壤,最湿润的环境,最温暖的条件下才会破土发芽并茁壮成长的。
杭州市定为国家风景旅游城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事了,是市委前有陈安羽、后有厉德馨任书记的主政时期。
为此在1984年初,还召开了一个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为杭州发展旅游经济作岀了全面部署,围绕西湖边的一些民居也是那时拆除的,开展了西湖绿化大建设,取消了公园门票,向全国和全世界免费开放。
杭州后来发展互联网经济,那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机遇产物。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个城市如果单搞旅游经济,那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于是就提岀了跨江(钱塘江)发展、综合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城市还是要发展工业经济,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综合发展经济中间,数字经济开始起步,而马云又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这样杭州发展互联网络经济也就是很自然的亊了。在这里,应该借用人民日报对马云的一句定性的话:是时代产生了马云,而不是马云创造了时代。杭州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杭州市委坚定地走了一条符合杭州实际的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正确的道路。杭州市经济发展能够进入全国主要城市的先进行列,这是历任市委领导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杭州实际岀发,不断调整发展经济方针、充实经济发展内容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而创造的结果。
在中国旅游业主导的城市为什么大多不富裕?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无论其旅游业怎样发达,其总体结果还是落后,不富裕!关键还是制造业,才是创造财富真正的源泉!
很多人认为瑞士是一个旅游国家,那他就大错特错了!瑞士的制造业非常发达!我们通常一说瑞士产品就知道瑞士手表和军刀,其实瑞士的雷达、火炮、激光、医疗器械等很多领域位于世界前列。
日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为什么一直经济不振?因为一纸《广场协议》掏空了日本的制造业!本来,二战后,日本的制造业是相当发达的,一度对美国造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在半导体、机械、汽车等许多领域大有超越美国之势。结果,一纸《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人们发现,制造业不赚钱了!开工厂的钱如果去炒房地产、股票,两个星期就能翻一番。这还有哪个傻子辛辛苦苦去办实业?结果,制造业的钱都去了房地产、股市,可想而知,日本的制造业遭到了严重打击,因此经济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来。
就拿中国来说吧,上海、深圳经济发达,其主要是制造业发达!深圳的龙岗、宝安、蛇口等工业园,工厂一家挨着一家,连绵十多公里。其每天创造的财富是无法想象的。
三亚是中国唯一一个热带旅游城市,本人在三亚住过几年。三亚几乎没有制造业,好象只有一个水泥厂,三亚的各行各业都是为旅游服务的,酒店、景区等无数。但总体感觉三亚人并不富裕,并且还比较贫穷。三亚的酒店服务员、景区工作人员等等,工资一般也就二、三千一个月,经理级别的五千左右。当然,有的房产公司高管也有过万的,但人数极少。总的来讲,三亚经济一般般。
为什么说按购买力计算,中国GDP早超过美国了?因为中国制造业发达,中国生产出来的是真金白银,中国产品几乎供应全球。美国的制造业严重衰退,占GDP一大部分的是虚拟经济,而美国的虚拟经济总有一天会跌落神坛!到那时,就是中国站立世界颠峰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