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传统美食黄陂豆丝是怎么做的?
黄陂豆丝制作步骤: 1)精选择优质的糙米和黄豆按一定比例淘沙洗净,混合后浸泡一个晚上; 2)将浸泡了一夜的大米和黄豆伴着清水,通过磨浆机磨成乳白色的米浆(可以加些许食盐和葱花等辅料,倒入模具即可下油锅炸制武汉人爱吃的面窝了) 3)用土灶配以松针柴火的温火,在大土锅上均匀的抹上少余油,沿锅沿倒入一定量米浆均匀的抺平,盖上锅盖数十秒钟,一张完整的豆皮就可出锅了; 4)待豆皮放凉后卷成一筒,用菜刀均匀的切成丝后,放至室外晒干,即成我们常看到的豆丝成品了。
我来回答一下,我是黄陂乡里长大的,我们那里做豆丝是用黄陂早稻米,加一定比例黄豆或者绿豆,一般豆的比例不超过30%,我家在八十年代末经济比较困难时候,有过一次没加豆类做成的豆丝,和有豆类的味道差不多。先将原料洗净,并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浆。原来有手推石磨,现在都是电动磨,听说电动磨做成的食物没有灵魂。做豆丝时一般两人,一人摊浆一人烧火。做豆丝时用普通家用大铁锅,用瓢舀适量豆浆倒入铁锅,用大蚌壳摊趟成饼状,将豆饼掀起置于木板等晾凉,卷起切丝摊晒干即成。
正宗的传统黄陂豆丝其原料应为纯新鲜早米,精面粉,辅料配黄豆或绿豆、荞麦,磨漿手工锅烫切匀晒干备用。煮之前水洗浸泡约半小时随冷水煮熟即食,其回味无穹。炒之:最好先蒸后炒,即洗后浸泡约半小时再沥干置电饭煲蒸格蒸熟后再与炒好的青菜同炒,具有松散易炒,青香味美、不伤脾胃等特点。提醒凡是下水浸泡过易煮很糊汤或硬芯难煮难嚼均为非正宗产品。
自制豆丝
“很喜欢吃新鲜炒豆丝,可是巿场上都是米粉加菠菜汁做的,吃着就跟炒米粉似的,想吃正宗的炒豆丝好难,现在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食材明细
- 大米300克
- 绿豆150克
- 黄豆50克
- 水
- 油
- 原味口味
- 其他工艺
- 十分钟耗时
- 未知难度
- 1大米加水泡一晚
- 2緑豆稍微打碎,多加些水泡一晚,第二天用两手搓,会把部分绿豆皮搓下来(还有些搓不下来也没关系,磨浆的时候会磨碎些),然后用淘米的手法淘去绿豆皮,沥干水份侍待用
- 3
- 4将米豆混合,分6次进行磨浆。注意要控制加水的量,我的办法是前三次加的水与米豆齐平,后三次就用前三次打好的米浆当水用,打磨好后米浆的浓稠度就刚刚好了
- 5打好的米浆,可以呈飘带落下,呵呵,烘焙用语了
- 6炒锅刷油,点中小火
- 7锅内加入适量的米浆,摊匀
- 8摊匀的饼,这中间要不停旋转锅,让所有的米浆凝实
- 9把摊好的豆丝饼卷成筒
- 10这是炒好的豆丝,锅内放油,放入腊肉片翻炒,將油脂逼出后,将切成大块的豆丝放进锅里一起翻炒,起锅前加入蒜苗,加入盐和胡椒粉起锅
身在武汉,壹周君说起黄陂的美食,除了三鲜(鱼丸,肉丸,肉糕),人气高涨的当属豆丝。
绿豆泡水磨成浆,加入一定的淀粉调成糊,再用平锅摊成面皮,晾凉后,可切丝,可切块,可煎,可炒,可煮。
犹记冬日午后,加了几个鸡蛋几块腊肉煮了一锅,然后自己盛了一大碗,吃得干干净净,那个味道,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微黄泛绿,闻上去还有股浓浓的豆香。
豆丝是以大米和绿豆、黄豆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饼再切成丝之后,晾晒风干,称之为干豆丝。
做豆丝,关键步骤是摊豆饼。米和绿豆磨成了浆,再将柴火灶上的油锅烧得辣辣的,用蚌壳片片舀一勺浆往锅里一旋,迅速在大锅里划一圈,摊成一张实心圆。摊至八九成熟的时候,再将一整张豆皮快速揭起来,然后将豆皮叠折,用刀切成手指宽的“丝”。
为了让豆丝能保存更久,切好的豆丝,摊在竹床上晒上几日,直至晒干晒脆即可。
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炒豆丝、煮豆丝、蒸豆丝、炸豆丝、烤豆丝,豆丝还有这么一种有意思的吃法——豆丝饼。
色泽金黄,两面酥脆,煎好的豆丝饼,放到碗里,再在表面刷了点辣椒酱。
刚出锅的豆丝饼,冒着被烫嘴的危险咬了一口,表面的豆丝酥脆,里面的软嫩,再搭配上浓郁的五香牛肉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