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旅行网

桂花美食-8种桂花美食

  1. 怎样用桂花做美食?

怎样用桂花美食

这是我前几天做的桂花茶,现在出门就闻着桂花香,俗话说,“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花香传千里”下图是丹桂。比较名贵的品种。

桂花品种有丹桂、金桂、银桂。

1、桂花制作的桂花茶所含的芳樟醇氧化物,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去除口臭。

桂花美食-8种桂花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桂花茶含有多种维生素A,C,E具有抗氧化、美白肌肤等功效。

3、桂花茶的茶多酚能够去脂解油腻,促进机体内化合物从粪便中排除。


食桂花,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

桂花美食-8种桂花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时期,就有桂花酿酒以祭祀神灵。

到了宋代,又用桂花为料制成广寒糕,

常用于友人彼此互赠。

桂花美食-8种桂花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家清供》曾记:“***桂英去青蒂,

洒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

桂花入口最是缠绵。

以桂花、糯米粉和糖为原料所做的桂花糕,

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

各地做法多样,风味也略不相同。

通常色泽黄白分明,纯净无杂质,

口感松软清爽,细腻温润,更有浓郁的桂花香。

《红楼梦》里吃食不少,其中三十七回就讲到

袭人端来一碟“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光看这名字,就好似尝到了满口馨香甜蜜。

桂花性温无毒,可生津化痰。

《本草纲目》里关于它的记载:

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

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秋寒至,宜以桂花酿酒泡茶。

金桂入酒最好。度数不高,微微的甜。

浅啜一杯,酒香花香俱有,已然醉人。

林清玄就说过:“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

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至于茶么,单单用糖渍桂花泡水便是好花茶了。

若跟龙井一起,暗香浮动,更是绝配。

还有桂花糖。

小时候常去桂林

犹记得那会儿家家都做桂花糖。

收集桂花时,取一块塑料布铺在桂花树下,

摇一摇树干,桂花纷纷如落雨。

做好以后放冰箱里,

在没有桂花的日子可以闻闻,一解思桂之苦。

糯米藕、云片糕、脆山药、酸梅汤、酿圆子……

这些餐点饮食里若没了桂花,

口中干巴巴,内心也万分惆怅。

由此可见,桂花入馔时,即使多为点缀,

却总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味。

更不要说桂花炖奶、桂花糖芋苗、桂花小米糕、

桂花奶冻、桂花果酱、桂花秋梨膏、桂花蜜红豆、

桂花乌梅汁、桂花红糖年糕、桂花紫薯粥、桂花锅盔、

桂花冰粉、桂花栗子羹、桂花酿圆子、桂花杏仁豆腐……

总之呀,桂花季,当真是吃货们的季节。

之前就收到许多读者发自肺腑的呼唤:

若没吃到桂花,这秋天真是白过了!

干桂花可以直接冲开水喝,也可以做成干桂花糖浆泡水

用料:干桂花50g,白糖400g,水适量

1、将干桂花稍加淘洗,滤干水分待用。

2、在锅里称量400g白糖,倒入淘洗过的干桂花,加适量水,大火沸腾后,转小火熬煮。

3、刚入锅的桂花是浮在水面上的,待熬煮好时,是悬浮在糖浆里。

4、把需要用到的器皿工具统统丢进大锅里沸水消毒,过滤掉干桂花,留下糖浆。用勺子压榨滴滴糖浆。

5、这样桂花糖浆就做好了,做好后要用玻璃罐密封起来。

桂花糕

1.把糯米粉、粘米粉、糖粉放进一个盆里,用手先抓两下混匀一下。再加入水,用手抓匀,这里并不会成团,还是松松散散的,尽量抓匀,让水均匀分布,不然会影响蒸熟的效果

2.这一步很重要,也会有点累,但是千万不要省略。将刚刚抓匀的粉类和水混合物过筛,筛网选择眼儿粗一点的,24目的比较好筛,我没有特地买粗一点的筛网,家里平时筛面粉的也能凑合用。筛完的粉不要用手去抓、压,让它保持一个蓬松的状态。(筛好的粉有点像椰蓉的感觉)

3.锅里加水烧开。

4.准备一张蒸布(纱布、硅胶蒸垫都可以)把模具放上去,将我们刚刚筛好的粉用勺子轻轻舀上去,不要压不要压不要压,重要的话说三遍。用刮板将表面刮平。

5.水开后,入锅蒸,中火15分钟。在蒸了3分钟左右,米糕稍定型后,把模具拿走,⚠️小心烫!(我的模具高度是5厘米,如果你的模具比较矮,要减少蒸的时间,4厘米蒸12分钟左右,越矮时间越短)

6.怎样判断生熟?用筷子轻拨表面,没有粉类就说明熟了。不要用眼睛看啊,因为生的熟的看不出区别。揭开盖子的时候轻轻的将盖子斜过来,以防水汽滴在蒸好的桂花糕上。

7.蒸熟拿出来后放在晾网上冷却一会,防止底部热气过多,过于潮湿。(看下掰开后的组织,有点像馒头),冷却好切块

8.用裱花袋装上糖桂花,挤在桂花糕表面,再撒一点干桂花,完成!

椰汁桂花糕

桂花层材料 :

吉利丁粉 20克

水 350克

桂花蜜 90克

椰汁层材料 :

椰浆 400克

水 20克

吉利丁粉 20克

1、锅里加入清水再加入桂花蜜混合搅拌均匀。

2、加入吉利丁粉快速搅拌均匀后小火搅拌融化吉利丁粉,放凉待用。

3、锅里加入椰汁浆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吉利丁粉快速搅拌均匀。小火搅拌融化吉利丁粉,放凉待用。

4、在容器中倒入一层桂花液,冷藏30分钟。再倒入一层椰汁液,冷藏30分钟。重复上述程序2次后放入冷藏室冷藏2-4小时整体成型。

5、用热毛巾敷容器2分钟脱模。

6、切成方块就可以开吃了。


人们形容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但桂花也是极具侵略性的。你很难找到另一种香气,能比桂香更清晰地让你感知到秋天。古人将农历八月雅称为「桂月」,秋季是伴随桂树的第一缕黄蕊出现的。直待一场秋雨一场寒,行迹匆匆的路人脚步沾着碎花去往各方,余幽一散,秋天也就过去了。

再不吃桂花,你就要错过一整个秋天的灵魂了。今天 kaoker 为各位送上五道简单好上手的桂花甜点食谱,抓紧秋日最后的好时光吧。

「秋是一个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在厨里吹的箫调,白天像小孩子唱的歌,又热又熟又清又湿。」这是***《桂花蒸阿小悲秋》的开头,作者张爱玲引用好友炎樱的话。寥寥一句话便勾连出一个馋人的秋天 —— 是桂花蒸糕的味道啊。

① 在一个大碗里加入所有的配料,搅拌直到混合均匀,然后用手揉成一团光滑的面团

② 准备一个大蒸笼,开始煮沸底部的水;

③ 在蒸笼底部放一条湿的粗棉布,把面团滚成一根圆棍(切成两半好蒸一些);

④ 水开后,将米糕放在潮湿的粗棉布上,放在蒸笼上,大火蒸22分钟,然后切成小圈,即可食用。

晶莹透亮的桂花冻也是老少皆喜的家常甜点。桂花润肺理气,枸杞明目清肝,抚平秋燥正好。

① 枸杞提前浸泡,泡胀即可。干桂花用开水冲泡,放适量白糖,盖子盖上焖10分钟;

② 在锅里把泡好的桂花茶烧开,加入吉利丁粉,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

③ 关火。把混合物倒在果冻模具上,每个模具里都放2—4颗枸杞;

④ 果冻放在室温冷却一会之后,放入冰箱冷藏,果冻凝固即可。

桂花甜酒酿对江南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秋夜的锅炉漫出甜香气,整个屋子都像拢在桂花云里,酒没下肚人先醉了。

① 在小碗里,将糯米粉和白糖混合,然后慢慢加入水,直到混合物形成面团,不会粘在碗的侧面。;

② 取下面团,滚成小球(大小根据自己喜爱),放在撒有糯米粉的盘子里;

③ 小锅加水,中低温煮汤圆,直到汤圆浮在水面;

④ 舀出,放入一碗冷水中;

⑤ 在一个中锅中,加热甜酒釀的和500***直到沸腾;

⑥ 将火调小,舀出汤圆加入慢炖至味道浓郁后,加入冰糖调味;

⑦ 文火煮2分钟,加入桂花拌匀;

⑧ 关火,立即将打好的鸡蛋倒入锅中,慢慢搅拌均匀;

⑨ 舀入圆碗,趁热食用。

懂吃的人擅长为最常见的食物发明出新意,蛋挞也能加入些许中式点心的古意,比如桂花豆奶蛋挞,酥皮下的柔嫩令人一秋难忘。

挞皮 (18个)

内馅 (18个)

挞皮 (18个)

① 奶油黄油,糖粉和盐用搅拌器打发松软,加入鸡蛋和香草精拌匀;

② 把两种面粉混合,过筛到台面上,中间挖个洞,倒入黄油混合物,揉成柔软的面团,盖上盖子,放置30分钟左右;

③ 取出一小块面团(30g),压入每个抹了油的挞皮模具中,用刀修剪边缘,用叉子戳洞;

④ 在预热好的烤箱里180度烤10分钟。

内馅 (18个)

① 把沸水和糖混合,搅拌至糖溶解,加入干桂花,再次搅拌,用保鲜膜或盖子盖上,直到桂花糖浆冷却下来,滤干备用;

② 在一个大碗或杯子里,搅拌鸡蛋和豆浆,然后加入备用的桂花糖浆,再次轻轻搅拌,将蛋液混合物过筛2 - 3次;

③ 将蛋液混合物倒入蛋挞壳内,用160度预热烤箱烘焙25-30分钟,直到凝固,即可。

秋日的午茶时间做一只桂花味的戚风吧,热茶一滚,凉风都忍不住为这阵香气奔过来。

8吋戚风

① 干桂花加入热水,盖上盖子焖10分钟出味;

② 蛋黄和糖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桂花水 (连花一起加入)、面粉、泡打粉、 拌匀。最后拌入油,混合均匀;

③ 另一个干净容器中将蛋白、糖和淀粉打至硬性发泡;

④ 将蛋黄糊2-3次加入蛋白霜中,翻拌均匀;

⑤ 倒入8寸空心戚风蛋糕模,送入预热好的烤箱130度烤40分钟,转150摄氏度烤15分钟。取出后立马倒扣,冷却2小时后在脱模。

对桂花入馔最深刻的记忆是《红楼梦》里宝玉挨了打吃不下饭,袭人从王夫人那儿取来三寸大小的玻璃瓶子,贴着鹅黄笺,代表里头装着的是***用的东西。这是「木樨清露」,桂花蒸馏而来的花露,温水匀开,只两三滴便香得不得了。

小时候坐在爷爷的摇椅里看书,看累了盖过脸去就睡着。院里种着扎扎实实的桂树,团团如云,于是秋天的很多个睡梦,都在清甜的桂香里过去了。

你对桂花又有什么样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majinku.com/post/879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